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最新动态 > 媒体报道
返回

寻找改变世界的种子

2016/11/6 18:47:20

寻找改变世界的种子

——记2014北京榜样、北京邮电大学博士生、“夕阳再晨”公益项目负责人张佳鑫


2015-01-05 15:47:34来源:千龙网

70岁的孙玉欣刚刚学会了年轻人特爱用的一款智能手机应用软件,叫“美图秀秀”。她和记者讨论关于光线、对比度的问题,说自己比较喜欢“一键美化”,这样一下就年轻不少。教会孙老使用智能软件的是“夕阳再晨”——一个大学生助老公益组织。

这个公益组织的负责人叫张佳鑫,是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专业的博士生。他带领的志愿者团队500多人,来自全市22所高校,每周都分布在20社区一对一地教老人使用互联网、智能手机、ATM机等现代电子工具。72岁的马勤老先生住在蓟门里社区,他说只要这些大学生一来,他们社区的活动室准爆满。

“太多了,爆满,几乎往外推了,我们那屋也就装150人左右,实在没办法了就打地摊。”

目前“夕阳再晨”已经带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华女子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4所北京高校,并逐步扩展到全国部分省市,南京大学、上海华东政法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山东理工大学、以及广东、河北、湖南、黑龙江、陕西等相关大学均有分会,志愿者总数已达5000余人,受益者超过10万人次。

这一切缘起在三年前——还在读大三的张佳鑫在暑假前发现宿舍楼下贴了一张海报:“寻找改变世界的种子”;这是青基会在当年推出的希望工程激励行动,欢迎大学生参与公益服务。很快,由佳鑫召集的十三人小队召开了第一次讨论会。“考虑到当今社会科技产品和网络应用已成为年轻人和老人之间的一条鸿沟”,他们希望通过教会老人使用简单的网络工具,消除被科技隔离的孤立感;于是给项目起了一个朝气勃勃的名字:“夕阳再晨”。

“灵感的迸发只要一瞬,而灵感的践行却要经历种种艰辛。”连续一个月的时间四处奔波,竟然没有一个社区愿意接纳他们。终于,海淀区羊坊店的一个社区相信了这群满腔热情的大学生,张佳鑫和几个男生从邮电大学骑车到社区,张贴了不少活动的宣传海报。周末的时候,他们满怀期待推开了社区活动室的大门。

“门里头一个人都没有。我们当时拎了好多的瓜子、水果,没有人我们就拿着海报出去在路上‘抓人’:能不能进来学一会儿电脑?我们还有吃的,还有表演。那一下午进进出出的不过五个人,最后水果剩了好多,送给看门大叔了。”

有了第一次的落寞经历,张佳鑫他们准备了很多的小节目,例如弹吉他、武术表演来吸引老年人参与。累了就在社区活动室带着爷爷奶奶做操。他们兑现了承诺,每周一次都到社区与这些老人见面。

“太OUT了,我以前大早上三点钟就去等着挂号,现在可以网上预约了,我可以找一个我想去的医院、我想预约的大夫了。”孙玉欣老人兴奋的说。解决了老人的实际问题,还要填补了老人精神上的空虚,“现在我们打开电脑就能跟远方的朋友、同学、跟自己的家人聊聊天、视频一下了。”孙玉欣说。

在活动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大学生自己编写的教材。最初的课程其实很随机,随后他们又编写了一个十三讲的教材,从开机关机,一直到网上购物。“终结版”在第二年才确定下来,共五讲,一个体系五节课,“既符合了老人的学习特点,在时间上也正好适合一个学期”。这个教学模板成为公益助老的利器。

2011年底,“夕阳再晨”的年终总结共一百多页、三万多字。有志愿者的分享、贴图、每次活动的记录,琳琅满目。一位志愿者在张佳鑫生日的那天发来短信,说她最近一直在反思,为什么能对别人的爷爷奶奶充满耐心,而对自己的爷爷奶奶做不到呢?她很感谢张佳鑫,让她和长辈能够在微信上、在QQ上见面聊天,回到能够沟通的从前。

为了把这项助老活动延续下去,第二年,团队想方设法地筹措活动经费。他们派发过洗发水,也上街卖过冰棍。一万五千盒洗发水,一盒才一毛钱,派发出去还得统计同学们的电话号码和姓名,一件很苦的差事,小半个月这一万五千盒全都派发到所有寝室里头去,总共筹集了一千五百块钱。还做过雪糕的义卖,三天卖了两千多块钱。“这就需要放下自己的架子和身段儿,大学生没什么了不起。”

坚持到五月份,“夕阳再晨”又获得了青基会的项目和“黑苹果青年”的公益扶持,进一步发展了四个社区,相当于种子孵化器,这个公益模板的复制初见成效。在后拓展的4个社区中,张佳鑫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其中一个作为重点,耕作了一个新的试验田,这就是蓟门里社区。

这一年,“夕阳再晨”把重点确定在便捷老人的生活技能上。网上预约挂号,缴纳水电费、查退休金,在ATM机上取款,等等。“甚至带着老人亲自去ATM机上一个一个的去试”。

“我们在这个社区得到的效果是最大的,教材越来越成体系了。每个老人在年终总结汇报的时候都做出了非常漂亮的PPT,有讲自己打太极的,有分享自家种的绿萝的,千姿百态。一个一个的微博都发出来了,还有人代表北京市参加‘纵横码’输入法的比赛了呢”。

交流老人们“再晨”的故事,成为志愿者一大乐趣。“教老人学习电子相册制作,可有意思了。‘你看这个键一点就瞳孔放大了,然后你一点这个就美白了’。美白了?老人一看,没白呀? ‘嗨,我们选的素材是俩老外,人家长的本来就白,看不出来了’”。这个时候,一老一少都会开心的大笑。

在蓟门里小区,“夕阳再晨”更具开创性的成果,是“种子”的裂变——为老人建起了自助组织,建了班,又分了组。“班长带组长,组长带组员”。随后又发展出一个社区“党员先锋队”,特色服务之一就是电脑科普,挨个上门。 “科普服务发展到生活服务,包括相互理发,一起打扫社区的卫生,清除小广告扫垃圾;还有心理疏导、合唱队等等,都成为党员先锋队的项目”。“夕阳再晨”还为老人搭建了QQ群和微信圈,“圈里边早上问好晚上问安的,特别温馨。”

张佳鑫们也因此收获了老人们的厚爱,“就是当亲孙子似的那种”。 社区里的老人把自家的好吃的拿给他们,80岁的靳兰珍奶奶得知佳鑫今年本命年,还亲自为他绣了一匹马,好大一幅十字绣。

经历了3年探索,“夕阳再晨”到了收获之年,但“想服务更多社区的老人,自己学校的志愿者远远不够了”。受“社会企业”、“社区发展组织”的公益理念激励,张佳鑫决定带动更多高校复制“夕阳再晨”的模式;孵化的前提是教材、课程和组织标准化。“我们教两节课,就教个小游戏,比如‘植物大战僵尸’,下面才是生活便民诀窍。这些东西全都标准化出来,然后再到各个学校推广”。这项工作花去了他们小半年的时间。

“一旦到了自我复制的阶段,带动起来还是很快的。”2013年之后,“夕阳再晨”的种子迅速繁衍,志愿者已逾千人,获得了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激励性成果奖”、 KAB十大公益项目、圆梦中国全国百强社团、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微公益大赛“最佳项目管理奖”等荣誉;还获得了东城区政府和海淀区“学雷锋”志愿服务项目的购买服务,由此,他们在北京市服务的社区已经达到了14个。

“今年我们拿到了北京市的政府购买服务,并荣获首都首批学雷锋示范服务站金奖。对一个草根组织来说,这是很难的”。 同时,项目还得到了海航社会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的8万元社会投资,“相当于‘社会企业’的风投在中国的雏形,这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激励。”

为了保证团队的可持续发展,张佳鑫发起成立了全国高校正能量联盟,并在海淀区精神文明委员会办公室的支持下成功注册了“海淀区文明志愿者协会”。他们联合了全国27个省市108所高校的202个团队,在这里可以整合全国高校学生组织的公益项目,打包向相关的组织申请资金;相关政府机构和基金会也可以在这个平台找到合适的公益项目执行人。张佳鑫相信,他和他的团队能够成为改变世界的种子。

回首“种子”“改变世界”的公益经历,这个热血喷张的年轻人认为,所谓公益,“本质上要行善立德”。“行善是你做的好事,立德是你自己德行修养的提升”。佳鑫说,几年来,“夕阳再晨”的志愿者自身发生了很大变化,每个人几乎都给自己家里建了微信群,很多人都回家教自己爷爷奶奶玩手机了。而佳鑫自己,则念念不忘一位做公益的前辈教导:不论有多少鲜花掌声,始终不忘初心。

三年来,张佳鑫还有一个更大的发现,那就是当你做好事的时候,全世界都在帮你,到处都会遇到贵人。“看我们的博士大师姐张月莹给老人跳肚皮舞、教电脑、看所有的人朝你张开怀抱、看年过七旬的王阿姨反过来给我们当志愿者;那种感觉特别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