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的故事|为了这件事,他们坚持了八年!
2022/8/9 17:30:05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以青年之名,服务社会”,这是每一个青年人都应该学习的精神。而在夕阳再晨,有这样的一家人,他们一个带动一个,兄弟三人都分别在自己的学校成立了夕阳再晨志愿服务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年轻人的使命与担当。
他们的故事彰显了夕阳再晨科技助老的志愿精神,也代表着青年人服务社会的志愿品质。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兄弟三人的志愿服务故事,看一看他们和夕阳再晨的缘分是怎么开始的吧。
夕阳再晨北京林业大学人文服务队发起人——大哥张杰
作为三兄弟中的大哥,张杰是三兄弟中最早开始志愿活动的一个人,也是两位弟弟后来走上志愿之路的领路者。
2015年,张杰从高中步入大学,刚上大学的同学们总是对周围的一切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张杰也是如此。乐于交友的他从朋友的微信朋友圈里第一次接触到了夕阳再晨,“我看到几个志愿者在帮助老年人学习如何使用智能手机,感觉这个服务特别贴合老年人的生活,当时就对这个志愿服务很感兴趣。”之后随着他对夕阳再晨活动了解的更加深入,他更觉得这个志愿服务充满意义。在参与了几次夕阳再晨科技助老志愿活动之后,他逐步萌生了把“夕阳再晨”引入学校的想法。最终2016年3月,踩在大一学年快结束的尾巴上,在学校老师的支持下,他组建了夕阳再晨北京林业大学人文服务队,正式开启了他与“夕阳再晨”的故事。
张杰目前仍对自己第一次去社区讲课的志愿经历记忆犹新。他回忆,当时是第一次授课,没有什么经验,不知道何如把控讲课的节奏,缺乏相关的经验,但来参加学习的老人特别多,坐的满满的,顿时感到压力比较大。上台讲课比较紧张,说话声音也有点微弱,但是台下每一位老人听得特别认真,紧紧跟着他的教学步骤。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有位老人告诉他,“小伙子讲课讲的特别清晰,讲的非常好,不要紧张,放轻松,大胆讲”,这句话一下点燃了他的内心,瞬间觉得倍感鼓舞。在讲授完第一堂课后合影时,老人们都和他说“感谢你们年轻人,帮助我们学习智能手机,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困难,幸好有你们不然我连网上购物都不会”。那虽是为老人讲授智能手机使用的普通一课,但却扎扎实实在张杰心中种下了一颗志愿服务的种子,为他未来走好志愿服务铺上了第一块基石。
张杰在社区开展夕阳再晨科技助老志愿活动
在此过程中也曾遇到过困难,但他从未放弃。在建立志愿服务队后一年,志愿服务社区资源开发不足,新的社区还没有开发出来,但适合老年人的课程目前基本已经讲授完了,课程缺乏创新性,导致每次参加学习的老人也越来越少,学员开始出现流失的情况,那时候是感到最困难最无助的阶段。为了开发新的社区,张杰走访过多个社区,但是缕缕碰壁,社区开发缓慢、不足。后来为了打破发展的瓶颈,与队员研究解决的办法,通过夕阳再晨公益中心、学院的支持,积极对外联络,最终开发出两个社区,解决了社区开发不足的问题。
服务队充分利用公众号加强宣传,第二年时就已经在校园里和社会上都小有名气了。竟然先后有几次志愿活动都会有社会上的志愿者参与到张杰团队中。北林人文服务队先后获得北京林业大学校级重点社会实践项目、重点志愿服务项目,北京林业大学十大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夕阳再晨年度评选铜奖等,这些成就至今仍令张杰感到骄傲与自豪。
张杰在社区开展夕阳再晨科技助老志愿活动
虽然张杰目前已经工作,离开了志愿服务队也有几年时间了,但是他仍旧觉得这是在大学生活中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也是最值得回味的经历。
从零开始慢慢起步成长,在志愿服务队的这几年他收获了不少成长,组织筹划、备课讲课,沟通交流等方面的能力都获得了一定的进步,也提升了自身综合能力。不过对张杰来说,最宝贵的还是收获了与老人之间的友谊!每当出现在课堂上时,老人们总是抓着他的手,说着感谢的话,离别时总是充满着期待,亲切的微笑并朝他挥手,希望他还会再来,带给他们快乐。这份成就感是无论多少金钱都换不来的,张杰说自己今后也一定会一直铭记在心,争取让更多的伙伴加入到科技助老的队伍。当然,他也做到了!
夕阳再晨华东政法大学小橙子服务队发起人——二哥张宁
作为三兄弟里的老二,张宁初次接触“夕阳再晨”也得从张杰说起。刚步入大学的张杰对所有事物都充满着好奇,还未步入大学的张宁更是如此。
2017年高考刚完的假期里,张宁便着急的向大哥打听着大学的新鲜事有趣的活动,慢慢的他了解到大哥在周末空闲时间都会去社区帮助老人使用微信、QQ等手机软件,而且每周都有很多老人慕名而来,座无虚席。老人们学的很开心,大哥教的也很有成就感。从那时起张宁就觉得帮助老人,奉献社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因此整个暑假他也在不断鼓励自己进入大学后也要这样搞一搞。
后来张宁录取到华东政法大学,不过身在上海的张宁并没有找到像夕阳再晨这样的助老组织,当然他也不可能跑到北京去做志愿,一番思索之后他就萌生了和大哥一样,自己在学校里创建服务队的想法。一不做二不休,从寻找合伙人、提交服务队申请、面试、在学校成立社团、答辩等等,经历种种困难,最终将想法付诸实践!2018年9月,张宁在华中政法大学创建了第一支夕阳再晨服务队,这也是夕阳再晨在上海的第一支服务队,他不仅扩大了“夕阳再晨”的京外阵营,也传播了“科技助老”的新理念!
张宁在社区开展夕阳再晨科技助老志愿活动
成立服务队后最难的便是寻找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由于上海远离北京,所以在校期间进社区开展志愿活动得需要自行联系社区,在寻找过程中很多社区拒绝张宁的请求不愿让他们开展活动,那时候张宁也在不断反思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有一种坚持不下去的感觉,包括张宁在内服务队的好几个人都感觉服务队前途渺茫。
虽然不断地碰壁,但大家仍然咬紧牙关坚持一个一个找,一个一个谈。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联系到了两个愿意每周开展志愿活动的社区。虽然开展活动的社区离学校很远,每次去都要做很久的公交车,几乎一大半的时间要花在路上,但当看到老人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大家路途奔波的那阵乏劲也就烟消云散了,心中也十分快乐,因为大家的活动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正是这最朴素的快乐促使着张宁每一次活动都去参加,一场都没落下,久而久之老人们也都和张宁熟悉了起来。
志愿活动后张宁与叔叔阿姨们的合照
暑期社会实践开展的第一次活动也是“夕阳再晨”服务队成立后开展的第一次活动张宁到现在还记忆犹新。为了这次活动他准备了许久,不仅认真准备了课件,还建立并运营了微信公众号,以便更好地参与教学工作、推送服务信息。当张宁怀着激动的心情前往蓝色港湾时,无奈天公不作美,突降大雨,让每个成员都被雨打湿了衣裳,但就像苏轼之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尽管遭遇些许挫折,但这并不妨碍成员们为叔叔阿姨们授课的热心,张宁怀着万分热忱的心情走进了这个特殊的“微信课堂”。
张宁在社区开展夕阳再晨科技助老志愿活动
“微信课堂”一开课,首先就是要建一个群聊,让各位叔叔阿姨们都参与进来,因此张宁教叔叔阿姨们学习的第一步就是“面对面建群”,叔叔阿姨都积极主动地配合,在欢快的气氛中很快便建好了属于他们“微信课堂”的专属群聊。然后张宁配合着精心准备的PPT,又陆续讲解了文字、语音和视频聊天,保存图片和表情,朋友圈及相关好友等操作,着重讲解了微信红包、钱包的使用,教会了叔叔阿姨们如何使用最简捷的微信支付,并穿插讲解微信诈骗的案例、具体情形以及如何防止和避免微信诈骗。各位叔叔阿姨也认真参与,积极配合,很快便熟悉了微信各种功能如何操作,在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内,大家的成效显著,每一个人在群聊里相互问好,活动室里面活跃着轻松又愉悦的气氛。
尽管外面是阴郁的雨天,但“微信课堂”是和谐又温暖的。历经两个小时的讲课,叔叔阿姨们学会了微信相关方面的操作,张宁也收获了辛劳过后的喜悦,这次的活动也充满了价值。当再次走出蓝色港湾的时候,虽然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但张宁的心情就像苏轼之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夕阳再晨华东政法大学服务队在结课后给叔叔阿姨们颁发结课证书
初识“夕阳再晨”再到成为其中的一员并为此在大学四年的时光里将“夕阳再晨”科技助老的理念广泛传播。在这短暂而又美好的大学时光中,“夕阳再晨”是张宁大学志愿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从中学习到的诸多知识、体会使张宁受益终身。张宁也衷心希望“夕阳再晨”能够继续延续下去,将科技助老这种观念继续发扬光大,使更多的老年人受益,使得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不再暗淡,充分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享受科技生活。
夕阳再晨中国矿业大学服务队发起人——三弟李儒超
缘分总是妙不可言。李儒超的两位哥哥分别就是夕阳再晨北京林业大学人文服务队发起人张杰和夕阳再晨华东政法大学小橙子服务队发起人张宁。早早受到两位哥哥的影响,李儒超在上高中时期,就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志愿者的魅力。于是下定主意,上大学以后,也要像哥哥们一样,在自己的大学成立“夕阳再晨”服务队。正是“希望能够穿着蓝色小马甲走进社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点点力量”这个念头支撑着他,让李儒超能从刚开始对志愿服务的一知半解,成长为现在能够带领自己的小伙伴在公益事业道路上勇往直前的领队。
李儒超在社区开展夕阳再晨科技助老志愿活动
通往成功的路上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和两位哥哥一样,李儒超也遇到了一些困难。2020年李儒超入学后,在创立夕阳再晨矿大服务队的过程中,让他感到最困难的无疑是在学校创立一个新的组织和开发社区资源。当时李儒超刚上大一,对学校的一切都特别的陌生,更别说在陌生的环境组建一支服务队。他不清楚在学校创立一个新的服务队该去找什么地方,在这个过程中他找过校青协、校社联、校服务总队等组织。但是,当时正逢全国学联限制学生组织人数,所以创立服务队的工作也基本处于停滞的状态。
直到大一下学期,李儒超制作了服务队成立策划书,带着策划书去学院找了相关的负责老师。终于2019年3月,在老师和学院领导的一直支持下,夕阳再晨矿大服务队终于落户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李儒超的志愿之路也终于开始走上正轨。
夕阳再晨矿大服务队志愿者在社区开展夕阳再晨科技助老志愿活动
李儒超说在这段志愿服务中让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成功把夕阳再晨科技助老服务项目立项成校级社会实践项目,带领服务队成员利用假期在家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那个假期的青海多地都上起了科技助老课,从西宁到湟中,从多巴到乐都志愿者的身影一直穿梭在大大小小的社区活动室。他记得,当时给一位老人讲授使用智能手机的知识之后,第一次老人好像没理解太多,但是一直在认真学习。老人和李儒超家离的很近,所以老人每天都会在李儒超小区门口等他,等他来讲授智能手机。后来慢慢地,李儒超到小区门口也会自觉寻找老人的身影。一个假期的时间,李儒超教会了老人智能手机的使用。每天老人都会夸他,说现在的年轻人真好,见的世面多,有耐心,真的非常感谢他能教授这么多东西。这件事也让他坚定了进一步在这条路上前行的想法。
夕阳再晨矿大服务队志愿者在社区开展夕阳再晨科技助老志愿活动
李儒超说在这段志愿服务中让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成功把夕阳再晨科技助老服务项目立项成校级社会实践项目,带领服务队成员利用假期在家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那个假期的青海多地都上起了科技助老课,从西宁到湟中,从多巴到乐都志愿者的身影一直穿梭在大大小小的社区活动室。他记得,当时给一位老人讲授使用智能手机的知识之后,第一次老人好像没理解太多,但是一直在认真学习。老人和李儒超家离的很近,所以老人每天都会在李儒超小区门口等他,等他来讲授智能手机。后来慢慢地,李儒超到小区门口也会自觉寻找老人的身影。一个假期的时间,李儒超教会了老人智能手机的使用。每天老人都会夸他,说现在的年轻人真好,见的世面多,有耐心,真的非常感谢他能教授这么多东西。这件事也让他坚定了进一步在这条路上前行的想法。
服务队参加“云端汇聚 向光而行”2022夕阳再晨春季工作会议截图(部分)
对李儒超而言,一直让他坚持做志愿工作的动力无疑是他可以把自己知道的知识传授给有需要的老人,证明自己在这个社会中是一个有用的人。这一段服务经历,让他拥有了一颗去热衷于公益事业的心。李儒超觉得,这段志愿时光是他大学生活中最难忘的一部分,也是最有意义的一部分。大学生活已经过半,在剩余的一半大学时光当中,他还会继续努力去做志愿服务,帮助有需要的老人,照亮更多的心。
结语
“以我所学,服务社会”,这一直是兄弟三人秉承的理念,也是支撑着他们不断前行的动力。兄弟三人在志愿道路上都曾遇到过重重困难,但老人们的感谢与欢喜却也支撑着他们克服困难走到了现在。对他们来说,志愿服务在回馈社会造福老人的同时,也是他们不断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志愿活动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开心与快乐,更是一种助人自助的获得感,是一种双向学习双向收获的过程。
兄弟三人此次选择分享自己的故事,不仅是为了记录自己这一路的旅程,也是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志愿服务中来,所有人一起努力,让更多的老年人夕阳再晨!